论坛登录:用户名 密码

首  页 | 公交动态 | 公交线路 | 公交IC卡 | 公交地图 | 有轨电车 | 公交历史 | 公交论坛
媒体声音 | 每周热点 | 企业文化 | 沈阳地铁 | 行业资讯 | 出行参考 | 公交相关 | 公交助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交历史 >

沈阳交通改革开放30年回顾

时间:2008-08-13 20:59来源:沈阳公交网 作者:小林 点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迈进,沈阳交通又走过了三十年发展历程。三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沈阳市交通运输事业蓬勃发展,广大交通运输战线上的职工开拓进取,努力拼博,谱写了我市交通运输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沈阳市的交通运输改革开放大体经历了1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迈进,沈阳交通又走过了三十年发展历程。三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沈阳市交通运输事业蓬勃发展,广大交通运输战线上的职工开拓进取,努力拼博,谱写了我市交通运输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沈阳市的交通运输改革开放大体经历了1978---1984年的内部改革酝酿尝试阶段;1984---1991年的公路运输市场的发育阶段;1992---2000年公路运输市场的完善阶段;2001年以后的更宽领域的开放阶段。

        1978---1984年的内部改革酝酿尝试阶段:表现为1982年的公路建设实施了管理与建设分开;1981年道路运输实现了社会车辆进入经营性运输,缓解运力不足的矛盾;1983年公交开始了单车承包的尝试。

        1984---1991年的公路运输市场的发育阶段:表现为大规模的引入高等级公路建设队伍与跨出市门投入省外的高等级公路建设;道路运输全面放开,形成有形的客货修市场构架,实施原公交企业的深层次体制改革,开放公交联营与出租汽车、小公共汽车市场。

        1992---2000年公路运输市场的完善阶段:表现为公路建设与管理的有序化,高速公路建设与普通公路的建设快速发展,道路运输的法规建设逐步完善,市场渐渐有序,公路主枢纽规划建设展开;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逐步进入规模化的发展轨道。

        2001年至今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阶段:表现为公路交通的整体化、网络化更强,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国家建设计划;大经济区域与周边城市同城化纳入道路交通与轨道交通、水路交通综合体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公共交通与外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

突破传统模式

实现公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1978年,全市公路总里程2250公里,其中晴雨通车里程1452公里,占64。5%,有近四成的公路雨阻不能保证通车,国道的宽度也只在7—9米,加上沥青中含蜡高,夏季沥青发生泛油,沥青沾满车轮,路面坑洼不平,车辆时速只在30—40公里,加上车辆构成中有半数的畜力车与拖拉机及手扶拖拉机,途中堵车更是家常便饭。另外,全市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603公里,只占26。8%,其余公路为沙石路面。全市公路桥梁461座,13604延长米,其中永久性桥梁368座,占公路桥梁的79。8%,其余为半永久性与木桥,其中危桥57座,占12。4%。桥梁数量少,标准低,质量差,辽河、浑河阻断了大多数主要公路,路窄桥更窄。全市汽车平均运距只在14—18公里,这说明汽车作为主要短途运输工具,这与当时的公路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给沈阳公路建设事业带来了新的动力。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公路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1982年原来的公路管理处分为公路管理处与公路工程处,使一直是事业单位的公路建设单位走上企业化的道路,各县区的养路段也逐步转变成养路公司,在二十几年的发展进程中,转变了经营机制,逐步成为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公路建设养管企业。2007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公路2214条,公路总里程已达11185公里,比改革前的2250公里增加8935公里,是改革前的5倍。高速公路8条326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 88.7公里。在公路总里程中,国省干线公路17条1366公里,县级公路77条1505公里,乡级公路447条3418公里,专用公路26条221公里,村道1647条4675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达到 6634公里,占总里程的59。3%,是改革前的11倍。现在的沈阳公路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龙头,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脉络,连接辽宁中部城市群,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公路网络。

        公路投资的渠道也向多元化发展,由过去的单一国家拨款发展到国家投资、地方自筹、社会集资相结合,有效地缓解了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自1986年沈大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以来,我市相继建成了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沈抚高速公路、沈本高速公路、沈铁高速公路,沈山高速公路、沈彰高速公路、沈吉高速公路、沈康高速公路(在建)、铁阜高速公路(在建)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的 "一环八射"高速公路大通道。改造完成了服务于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城际快速通道、沈阳棋盘山旅游路、沈西工业走廊开发大道、沈北大道、沈西工业走廊通海产业大道、沈抚大道。

        2008年底,沈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558公里,将基本形成“一环八射两过境” 高速公路主骨架,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

        高等级公路建设规模再创新高。重点建成沈抚大道、沈阳至营口快速通道、苏桃快速干道等7条一级公路,新改建一级公路2 2 1公里。截至2007年底,全市一级路总里程达42 5公里,建成区与四大发展空间、重点开发区、产业带全部实现一级路相连接。 
        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进展顺利。完成了县以上公路新建改建路面工程1 9项2 1 0.7公里,完成中修工程2 9项34 1.5公里,完成病险桥梁改造8 4座,创建省级文明样板路5条1 7 9公里,实施公路绿化工程570公里,干线公路通行能力进一步提高。 
        沈西工业走廊开发大道,起于张士开发区西市政界(中央大街西部),向西延伸后在辽中境内与沈盘公路相接,终于辽中县东侧。全长近45公里。工程投资为3.88亿元。设计为双向八车道的一级公路。2007年9月竣工,路基宽39米。这条开发大道联结了沈阳化学工业园区,冶金工业园区和建材工业园区等三大园区。
        沈西工业走廊通海产业大道,于2006年开工兴建,2008年10月完工,为双向六车道,全长152.5公里,全程不收费,其中沈阳段长为86公里。该大道其东段为沈西工业走廊开发大道,作为沈阳工业发展重要承接体
        沈抚大道工程是实现沈阳和抚顺交通刚性连接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全长5.688公里,起点位于沈阳浑南大道与沈祝线交点处,沿线经万家屯、李巴彦和东岗子村,在刘付屯向东与现在的沈抚高速连接,经抚顺三宝屯进入抚顺市区。该项目按照80米红线控制,路面宽37.5米,路两侧为7.5米宽路肩和边沟,边沟外为绿化带。设计行车时速为80公里。沈抚大道设计标准为十车道城市一级路,总投资约为1.78亿元。工程于2007年7月5日开工,2007年 9月30日竣工。形成了沈阳浑南大道与抚顺相通的快速通道,使沈阳与抚顺之间公路交通更加便捷,沈阳浑南新区增加一个出入沈阳环城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带动和促进沈阳浑南和抚顺经济快速发展。
        沈阳境内“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有2条和5条国道通过。国道主干线G010同三线(沈铁高速、沈大高速)与G025丹拉线(沈丹高速、沈山高速)十字交叉于沈阳绕城高速公路,并与沈抚高速公路共同构成沈阳市高速公路网,实现与省内其它13个地级市全部用高速公路相连;5条国道和12条省道,以沈阳为中心向外延伸,将沈阳市域范围的县市和相邻的地市紧密联系在一起。2条国道主干线、5条国道和12条省道共同构成沈阳市干线公路网。
        1978年,沈阳县级公路里程931公里,乡道里程858公里。1993年全省区划调整,原铁岭市管辖的法库县、康平县划归沈阳市管辖。2007年,沈阳县级公路里程1505公里,乡道里程3418公里,村道里程4674公里。
        沈阳市城市出口路是城际之间与城乡路网的重要联系线,其中1986年以来建设的主要城市出口路有迎宾路、203国道明沈线(三家子出口)、102国道京哈线(张士出口)、102国道京哈北线(二台子出口)、沈通线(东陵出口)、京沈线(三台子出口)。
        农村公路  从1991年开始,沈阳市加快村村通柏油路工程的建设步伐。村村通柏油路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为全市人民办10件好事之一,是“两通带一通”(交通,通讯带流通)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是一项功在当代,富及子孙的工程。1992—1993年,于洪区、东陵区、辽中县和苏家屯区率先实现村村通柏油路。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共投资28359万元,建成乡村黑色路面1504公里,新改建桥梁147座,全长6100延米,路基改造1055公里。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民心工程的战略决策。利用国家计委和交通部关于发行国债和地方债劵,实施“三通”工程。三年来,共投资15亿元,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3665公里。到2005年底,全市133个乡镇,1519个行政村在全省率先实现乡乡村村通油路。
        1978年,沈阳境内有公路桥梁461座、13604米。其中:大桥23座、8327米;中桥70座、3163米;小桥585座、7383米;2007年,沈阳境内桥梁总数为1757座、总长47368米。其中:大桥48座、14403米,中桥204座、10856米,小桥1505座、22108米。
        沈阳市公路建设积聚了包括中铁集团、中国公路集团等全国与全省的一流施工队伍,同时,沈阳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总公司、沈阳公路开发公司等主要施工企业也打到国内广东、新疆、浙江、湖北、陕西、吉林等省的公路建设施工监理市场,成为我国公路建设的生力军。
        沈阳公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还直接依赖于公路规划、设计、质量监督保障体系的科技创新与快速发展,沈阳市公路规划设计院已经由改革开放前的处管设计室,发展成为齐名国内前列的甲级市级设计院。
        十一五期末,沈阳市公路建设达到公路建设:加强沈阳经济区高速公路、经济廊带快速通道及农村公路建设,形成以一环七射两过镜的高速公路网为主骨架,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通道,以进一步乡连乡,村连村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为脉络的现代化公路网络体系,实现全市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

转变传统观念

创建道路运输新机制
        1978—2008年的30年间,在党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沈阳市道路运输事业,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难得机遇,有步骤地放开并规范市场、实现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循序渐进地推进道路运输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强化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使全市道路运输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公路运输由过去货运企业占主导地位的格局,向彻底放开运输市场、全社会参与运输的方向转变;由传统的单一的从事公路运输中间环节,向公路、铁路、水路联运和仓储、理货、送达并行的物流业转变;由运输企业独家承揽货源运输,向规范场站建设构建公路主枢纽体系转变;由交通系统独资经营公路客运,向引入竞争机制和多方资源优势互补转变;不断提高道路运输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由基本实现依靠总量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向合理配置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方向转变。提高道路运输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沈阳地区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做出应有的贡献。
        改革开放前夕沈阳市的道路运输处于文化大革命后的经济恢复性的时期,传统的完全封闭的经营模式持续了很长时间,总体上处于发展比较较慢的阶段,货物运输中表现为运力远远小于运量需求的状态,客运运力也明显不足,全市的年公路货运量仅仅是铁路发货量的一半,而且运输主要靠专业运输企业的一千多辆普通货车,多数车辆属于非正式制造厂家的拼装车辆,有的是自行设计制造的小型货车,车质差,耗油高,污染严重,就是这样,预约车辆需要提前半个多月到货运受理站办理托运,在运输的繁忙季节,更是难上加难,主要的煤炭、粮食、铁路站台积压货物都需要政府交通管理部门专门组织临时突击运送。
        1979年沈阳市开始组织了七千多台社会车辆进行联队经营。1980年6月,沈阳市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加强运输市场管理的通知》,本着“放宽政策,搞活经济,鼓励发展,加强管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允许工矿企业和各机关单位载货汽车多余运力,经沈阳市交通局批准,可以从事营业性运输;允许农村车辆经县、区车管部门批准后,进入市内从事营业性运输,困难社队优先照顾;允许城区街道和企事业单位经营包装、运输、装卸、劈铁、起重、安装业务,但不准跨行业兼营其它,必须遵照核准的范围营业,统一收费标准,优先照顾待业青年;允许个体手推车、三轮车、机动三轮车在核准的停车站点承揽货物运输,不许无证经营等。各工厂企业在工作重点转移到生产建设上来后,为了满足生产运输需要,纷纷购置运输车辆。
        1986年社会营运车辆增加以后,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专业运输企业社会负担过重、缺少资金来源,经营性基础设施和服务性生活设施长期欠账,企业内部增支因素加大,加之,工矿企业运力猛增、个体运输业户发展迅速,在市场竞争激烈和货源相对短缺的前提下,以往货大于车的买方市场消失殆尽,企业经营难,发展更难。为搞活道路运输企业,市交通局及时制定关于继续减政放权、搞活企业相关政策。遵循“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原则,推出联产承包、联效租赁两种形式。 1990年,在货源大幅度下降、运输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态势下,发挥专业运输企业优势,靠经营机制转换和优质服务,保持运输生产较好水平.
        “八五”期间,专业运输企业深化内部改革,主动进入市场。由原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转到以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为主的综合配套改革,由单一运输向上下游产业发展。1994—1995年,局属企业开办机动车维修业53户、配件经销业94户、信息配载门点33户、加油站28个;大力开展客货兼营,开辟10条长途汽车客运线路,发展1400台出租汽车,吸纳联营2000多台社会个体货车,提高综合性运输管理服务。1995年,沈阳集装箱仓储联运中心与新加坡胜宝旺海事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000万美元,合资建立沈阳胜宝旺集装箱储运有限公司,取得国家经贸部批准的海运国际货运代理权。并与法国、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业务联系,使沈阳集装箱仓储联运中心由单一国内运输向国际物资集散中心方向发展。
        “九五”期间,全局货运联营形成支柱性产业。货联企业按市场需求不断拓宽服务功能,挂靠专业运输企业联营车辆发展迅猛,至1999年,达到 17000余辆,剧增41.5倍,提高运输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到2007年底,全市道路货物运输年运量18500万吨、周转量1080000万吨公里,比1978年的1217万吨、周转量19004万吨公里,分别增加14.2倍和56.8倍;道路运输客运量6641万人次、521110万人公里,比1978的616万人次、22229万人公里,分别增加9.8倍和22.4倍。公路长途客运线路401条,比1978年36条增加10.1倍,已建成1级货运站8个、2级货运站7个、长途客运站(场)13个,基本形成以公路主枢纽场、站为主结点,县、乡场站为次结点,依靠道路客货运输信息网络的站场布局。
        基础设施建设  1978年以前,仅有南站长途客运站一座,其它在市府广场南侧有一占用广场设置的小型客运站,候车室仅200平方米,设施十分落后。1985年11月30日在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15号,开工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先进的沈阳长途客运总站。1989年竣工。占地402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3400平方米,投资总额3000万元。1986年,在东陵区五三乡南塔大队建设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南塔长途客运站。1989年,在铁西区重工南街132号建设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62平方米的沈阳长途客运西站。这些客运站的建设,逐步形成沈阳南、北、西、中的客运站布局。
        1990年4月,市交通局着手规划建设沈阳现代化的公路主枢纽。1992年,经国家交通部立项批准,沈阳市成为全国第一个规划并实施公路主枢纽建设的城市。本着“一个中心,两个系统”的总体结构,即公路主枢纽信息通信指挥中心、公路客运枢纽系统和货运枢纽系统。“八五”期间,总投资3.1亿元,重点建成货运中心、客运中心、北三台子货运站、公路主枢纽信息通信指挥中心等核心工程。其中,沈阳公路主枢纽信息通信指挥中心,投资3200万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地面通讯卫星站1、,600门程控交换机1个、150兆群呼网机站1个、800兆集群通讯机站1个、总高146米装饰通讯铁塔1个。该中心被列为国家交通部通讯导航标准委员会委员单位。沈阳公路主枢纽五爱客货联运总站,1993年开工建设,1995年基本建成。占地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1.25亿元,截至“九五”末期,全市共开辟货运零担班线157条,通达国内数省和韩、俄、朝等国家和地区,年货运量达40万吨;开辟国内长途客线141条,年客运量达300万人次。 “九五”期间,投资6.1亿元,建设并完善五爱客货联运总站、八棵树、金宝台等10个一级场站。主枢纽场站占地面积达67万平方米,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场站布局。
        “十五”期间加大公路主枢纽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场站。2001年6月底南塔客货联运站工程正式施工,建设1.2万平方米停车场、2.2万平方米的到、发货区和仓储库房、3300平方米综合楼,12月18日货运站投入使用,规范南塔运输市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进入“十一五”以后截至目前,加强了县区客运站与乡村客运站的建设,分别有新民市、康平县、法库县、沈北新区建设了新客运站,还建设了27个服务于乡镇的四级农村客运站。 2007年5月五爱深港长途客运站工程奠基。该工程是沈阳市交通“十一五”规划客运站改扩建工程实施的第一个项目。新站建筑面积20万平米,总投资近7亿元。建成后,年输送旅客能力可达1400万人次,对于进一步提高五爱市场的竞争力,改善五爱地区的交通环境、人居环境,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8月沈阳爱思开汽车客运站开工,总投资约4.2亿人民币。总用地面积16571平方米。工程由客运站和商业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74096平方米,容积率3.4,地上建筑面积56100 m2。沈阳公路主枢纽客运体系已形成13个客运站为结点、以县和乡站为次结点、依靠客运网络的站乘布局;公路主枢纽的货运与客运体系,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完善为重点、以二级场站为园区、以区域有形市场为结点,形成覆盖辽宁、辐射东北的现代化客流与货流运输网络。

汽车工业与机动车维修
        在改革开放初,由于社会运输需求的猛增,汽车工业还不发达,公路建设设备、道路运输、城市公共交通的各种车辆与装载机具供不应求,所以交通运输企业内部积聚了一部分机械制造力量开始制造汽车部件、小型载货汽车、城市公共汽车、电车、清障车、沥青搅拌站装载机械等,先后建立沈阳市客车制造厂、沈阳市客车装配厂、沈阳市交通机械制造厂、沈阳市交通机械制造总厂等企业,对缓解当时的供求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有些产品如无轨电车、清障车供应国内兄弟省市,有的还出口国外,如无轨电车与有轨电车。同时也为行业的自身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88年,各种汽车工业与其他工业就业人员达七千余人,年工业产值达到7000万元。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制造业的改革的深入与国际市场的开放,这一部分工业逐步被更先进的技术所替代。
        沈阳市机动车维修行业在改革开放前,主要分布在专业运输企业内部,多数不对外经营。只有少数摩托车修理的散户,经营也不正规,1981年以后,政府指派交通局对机动车维修行业进行了行业管理,近年随汽车工业的发展,在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有业户1912家,其中一类机动车维修户217家;二类机动车维修户582家;三类类机动车维修户1002家。每年完成工作量1670000辆次。
        从1985年开始沈阳市陆续建设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线9条,均达到国家标准。保证了沈阳市车辆的综合性能与安全、环保性能检测的需求。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
        改革开放前全市仅有2所可以培养驾驶员的学校。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驾驶员培训需求越来越大,到1997年已经发展到70多所,但是规模小,水平参差不期,十分混乱,1997年交通局开始对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加强了行业管理,严格进行资质审查,强化教学队伍的培训,到2007年,全市已经有73所驾校,各种教练车辆1643辆,教练员2092名。训练与考试场地71万平方米。基本满足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需求。

水路运输
        停运了近百年的沈阳浑河水路运输,2005年在浑河五里河公园段水域恢复,主要是游船,目前,全市有各种船只130艘,最大的“盛京”号可载客80人,其中浑河水域30艘,其余在南运河、棋盘山秀湖、康平卧龙湖与定向湖。现有浑河过船闸一座。预计在2010年可以实现沈阳与抚顺的浑河段通航。
        到“十一五”末,道路运输实现以下基本目标:
        (3)道路客运:建设市级客运站九个,县级客运站三个,农村客运站百个,形成以沈阳为中心、市、县、乡三级客运站为结点,通达市域所有村镇、覆盖全省、辐射全国大中城市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分工明确、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多层次、一体化道路客运网络体系,实现市域内农村客运班车化、经济区内城际客运公交化、长途客运舒适化、经营主体集约化。
        (4)道路货运:建设连接国际、辐射全国的综合物流园区一个,主枢纽货运站七个,产业集群配送中心九个,区域有型市场三十个,形成以沈阳为中心,以主枢纽物流园区、专业配送中心和区域有型市场为结点,与空间布局和产业集群相匹配,与民航、铁路相衔接,以干线运输为主体,城市配送相接驳,面向国际、辐射全国、覆盖全省,分工明确、层次清晰、服务优质、安全高效、方便快捷的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实现干线运输快速化、市内配送专业化、经营主体集约化。
        (5)运输辅助服务与水上运输:培育维修区域有形市场15个,建设现代化驾驶员培训基地一个,形成以机动车维修与检测、驾驶员培训为重点,水路客运、公路旅游客运、汽车租赁、货运服务业均衡发展、门类齐全、手段先进、服务规范的现代化道路运输辅助服务网络体系,实现运输辅助业服务人性化和规范化。
        (6)信息化建设:完成 “一个中心、两个网站、四个平台、十大系统” 的信息化建设任务,即建成交通行业数据中心、交通政务内网网站、交通政务外网网站、交通局电子政务管理信息平台、交通综合信息公众服务平台、道路运输信息服务平台、运输车辆GPS监控管理平台、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客运联网售票系统、交通枢纽场站智能化管理系统、综合交通信息查询系统、城市一卡通付费系统、车辆智能化调度管理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形成现代化的交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改革体制 多元经营

迎来城市公共交通的喜人变化
        改革开放的30年,沈阳市城市公共交通是大调整、大改革、大重组和大发展的历史时期。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利用公共交通的需求不断提高,人们对乘坐公交车辆的方便性与舒适性需求在不断提高。30年间的有显著变化是:公交车辆的数量成倍增加,车辆外形与内在质量的不断改进,“乘车难”问题得以逐步缓解;打破国有企业独家办公交的局面,形成多种成分经营公交的格局。
        从解放一直到1995年以前的沈阳城市公共交通的经营企业是沈阳市电车公司和沈阳市公共汽车公司2个国有企业。1978年,全市共有公共电汽车696辆,运营线路42条(电车10条、汽车32条),运营里程为948公里此外,市出租汽车公司有出租轿车44辆、旅游车和人力车379辆。到2007年末,公交车辆到5096辆,运营线路有165条,运营总里程达2445.3公里,完成客运辆102489万人次。
        1987年7月沈阳市出现第一条小公汽线路,至1988年底发展到1194辆。1988年下半年,市交通局贯彻市政府下发《沈阳市小公汽管理暂行规定》,征收小公汽线路调节费,整顿小公汽乱停放,乱串线、乱要价、乱喊叫,并开始实行每半年摇号定线一次。至1995年,小公汽降至653台,分别在36条市区线和18条郊区线路上运营。1993年6月22日,中巴联营总公司成立,对小公汽实行统一管理。1987年,公交联营出现。同年11月,根据市政府《沈阳市社会车辆参加市内客运试行办法》,市交通局组织51个单位、103辆通勤客车,在市内16条线路上开展捎脚搭客业务。1988年冬运期间,有130辆捎脚搭客车。1990年2月1日公交联运首条线路601路正式开辟,10月沈阳公交联营公司成立后,公交联营公司历年都有新开路。至1994年末,公交联营线路达12条,参营车辆达320辆,线路长度为160余公里。公交联营线路的开通,缓解市民乘车难问题。1990年4月和5月,市公共汽车公司和市电车公司分别改为沈阳公共汽车总公司和沈阳电车总公司。
        1996年2月,沈阳电车总公司、沈阳公共汽车总公司、沈阳长途客运汽车总公司、沈阳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公交联营公司、沈阳中巴联营公司、沈阳电汽车月票处7家企业合并成立沈阳客运集团公司,下设32家基层分公司。2001年初,沈阳客运集团根据市政府提出的“深化城市公交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公交市场化进程”的精神,开始进行公交企业改革和转制。同年12月,沈阳客运集团与香港丰城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沈阳丰城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与香港康利发展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沈阳康利巴士有限公司,客运集团与2家外资企业的股份比例均为48:52,合作期限均为20年。公交企业加大开线增车力度,方便市民出行。到1999年,市内公交车达3239辆,公交线路为111条,营运线路总长3239公里。2001—2002年,在公交线路 72条、2107台车辆的基础上,新开公交线路30条,增加公交车1250台。公交企业通过引进外资、银行贷款、线路有偿使用和车辆租赁等方式融资,筹措资金近6亿元,共增加公交车辆3250台、更新车辆1000余台。宽视野、低踏步、大容量、大功率、低排放的800路和铁西新区一线等高档公交车相继在线路上运营,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少见;黄海、申沃、亚星等中、高档公交车占全市公交车总量的65%以上。2003年底,全市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4357辆、线路120条,路线长度为2923公里,总客量达11.6亿人次,其中月票9.6亿人次。小公共汽车营运车辆为1177辆、出租汽车达1.7万辆。全市新开线路18条、新增公交车1000台,实现公交车数量翻一番。全市大公交线路达120条,万人拥有公交车为13.5台,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承担省市大型会议、经济贸易展销会、社会重大活动的出车任务,扩大社会单位用车的范围。开展省内外旅游活动,成立华龙和天天游2个旅游社,购买豪华型大客车90台,为市民旅游出行提供服务,全年创收近800万元。
        2005年10月28日,沈阳客运集团与新加坡康福德高企业集团签署资产转让协议,将47条公交线路和新中标的3条线路的经营权,以及1218辆运营车辆及部分附属设施作价3.03亿元,出售给康福德高集团独资经营,形成在全市统一组织协调之下的城市公交的产权、模式多元化投资体系。
        随着公交企业改革的深入、经济效益的提升,标准化文明服务被提到重要议程。1988年初,市公共汽车总公司、电车总公司在连续2年参加全国城市公交客运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创建标准化文明服务标兵车、文明服务龙头车活动,并移植推广到线路上,制定以车隔、调度、标志、车容站貌、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服务标准。1989年6月份,首先在公共汽车214路和电车18路建设标准化文明服务线路,之后扩展到公共汽车220路。同年12月,市交通局授予公共汽车214路、220路,电车17路、18路为标准化文明服务线路。1990年1月,市交通局正式作出《关于深入开展创建标准化文明服务线路的决定》,分别制定电车、汽车的《标准化文明服务线路标准》。标准化文明服务线路分为总公司级、局级和市级3个档次,其中市级4条、局级6条、公司级15条。标准化文明服务的开展,提高公共交通管理水平,保证车隔和正点,为乘客提供及时、方便、迅速的乘车条件。
        1990年8月进京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服务45天,在安全行车、车辆故障、行驶路线和服务质量9个方面,没有出现一次失误和偏差,为国争光,赢得荣誉,车队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6年12月,沈阳市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2007年3月沈阳公交战线职工齐心协力抗击罕见的特大暴风雪,保障了灾害后,积极恢复线路运营,保障了全市市民的正常出行。2008年8月6日---16日   沈阳市举办第29届奥运会12场厂足球赛,沈阳公交开通12条通往沈阳奥体中心的专线,以全新优质低污染高质量的车辆360台,运送观众16.4万人,确保了比赛的正常进行,圆满完成奥运会的各项运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沈阳市采取引进外资、银行贷款、线路有偿使用和车辆租赁等方式扩大融资,加大开线增车力度,先后融资6亿元,增加车辆3250台,更新车辆1000台。车辆档次提升,黄海、亚星、申沃等中、高档公交车已占全市总量的65%以上。以政府投入和企业自筹方式投资9093余万元,先后建设小韩屯、道义、张士等24个公交车停车场和90余个出租汽车主副站务室,改建8台油炉、530座公交车候车廊、3200块新站牌和一些车上服务设施。经数年酝酿准备,实现公交票制的重大改革。2004年 8月1日起全市陆续实行IC卡电子售票系统。出台《公共交通线路特许经营管理规定》,对城市公交产权模式进一步推向市场化、社会化提出法规约束。2005年,市交通局在上海市城市规划研究所帮助下,完成“十一五”至“十三五”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为沈阳城市公共交通今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证条件。
        至2007年,市内公交车达5096辆,其中中、高档公交车占65%以上;公交线路发展到165条;公交线网密度达3公里/平方公里;市民乘车率由11%升至16%。“乘车难”问题得到根本缓解。全市年完成公交客运量达到10亿人次,日城市公交服务人口达到330万,市民出行分担率达到18%;公交车万人拥有量增加到13.7台。
        在十一五期末,全市要进一步优先发展城市公文.要全面完成三环内入住2000 户以上小区全部通公交及新增、更新、改造1700辆公交车的政府办实事任务。新增车辆全部要采用低踏板、大容量、宽视野的节能环保车辆。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向集约化、规模化、公益化转变。公交发展与沈阳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重市场轻公益、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问题,增强社会服务责任。同时,以改善乘车环境、方便市民出行、保障行车安全为主线,以解决乘车难、上车挤、服务差等问题为重点,提高指挥调度能力,广泛应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双语报站、电子站牌、车载移动电视等技术手段,形成具有快速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经济、安全、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体系。

出租汽车 
        1978年设沈阳市小型客车服务处,仅有轿车与各类客车44台,其余是317台人力三轮车。1979年5月改为沈阳市出租汽车公司,有轿车44台,大客22台,317台人力三轮车。1986年,沈阳市出租汽车公司有613辆运营客车对外出租运营,其中出租轿车254辆。1987年,投资556万元建成出租汽车公司南塔运营场,面积为3500平方米,其中有可容纳250辆出租汽车的立体回旋式车库1座。1987—1988年,出租汽车公司车辆实行单车租赁制,单车经济效益提高30%。1991年,在各区成立出租汽车服务公司,出租汽车由分散管理转为集中管理。1992年,对出租汽车实现证照有偿使用的办法,增加发展出租汽车的透明度,有效控制出租汽车发展过猛、过快的势头。至1995年底,全市出租汽车保有量达到11840台,国有、集体出租汽车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由“七五”时期占总数的25.7%上升到60%。2007年,共完成客运量3.6亿人次,实现总收入28.5亿元,上缴各种税费1.5亿元。进一步规范了车辆准入,明确了车身颜色标准,全年更新车辆1900余台,双色出租汽车已经达到了4500台。GPS安全防控系统功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从业人员遇抢、遇害事故率比上一年降低了85%。开展了中标凭证质押登记业务,帮助企业融资过亿元,落实了燃油补贴资金3600万元,维护了行业稳定。大力开展文明行业创建工作,以“文明出行”、“迎奥运”、技能大赛、乒乓球大赛等活动为载体,培育“模范出租汽车”500台、“星级驾驶员”5000名,行业涌现出了一大批优质服务、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先进典型,行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到2007年12月末,全市出租汽车达19456台,其中市区17300台,排气量全部达到1.6升以上,其中排气量2.0升的中华轿车为700台;实现无线电调度的车辆3000台,安装GPS设备的车辆为15000台;在百姓中建立良好口碑的品牌车辆达5000台。营运车辆的车身颜色由较呆板的单色逐步过渡到清新靓丽的双色。

城际轨道交通
        从1999年开始沈阳市规划部门已经提出过在建设地铁的同时要规划建设城际轨道交通,2007年初,市政府组建了城际轨道交通办公室,在交通局设立了工作机构,与国家铁路设计研究机构开展了沈阳至抚顺、铁岭、本溪、辽阳等地城际轨道交通线路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到目前沈阳至抚顺城的线路已经有实质性进展,对促进辽宁中部城市发展与同城化的推进起到重要作用。
        今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巩固改革开放成果,以党的十七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坚持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以提高运输服务能力、质量和效率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满足全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实施科技兴交、人才兴交战略,建设和管理并重,合理布局,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建立起安全环保、舒适高效、通畅便捷、智能规范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为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当好先行。

沈阳交通改革开放大事记
        1979年2月  沈阳市交通局组织社会企事业单位自用货运车辆进行联队运输,并为各单位培训运输管理干部。同年,汽车运输全市统一受理货物权下放给各企业。
        1981年6月  沈阳市车辆管理办公室发出通知:开始准许企事业单位、农村等社会多余运力进入经营运输。
        1982年1月 事业单位的公路管理处分为管理职能的公路管理处与施工建设的公路工程公司两家,实现了政企分开。
        1983年1月 交通运输企业开始实施责任承包制。
        1984年5月 汽车公司9路实现单车承包,出租汽车公司10台出租汽车开始单车承包
        1987年 7月 2台小公汽开始运营。市政府允许单位通勤车捎客经营。
        1988年5月 第一运输公司实施单车承包。同年,沈阳安装搬运公司向俄罗斯输出运输劳务373人。
        1989年客车制造厂向智利出口24辆无轨电车。4月长客总站建成,形成总站、沈阳南站、西站、南塔站实行统一进站、统一编班、统一售票、统一管理。
        1990年3月 在铁西区兴工街设立了货物运输的第一个有形的合法市场。同年,公交联营公司成立,12月第一条联营的601路开通。全市建立了31个,2469台个体车辆参加的运输联合体。
        1992年8月沈阳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在国内第一个得到交通部与辽宁省政府批准,为国家公路现代建设,改变传统运输体制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年,沈阳市出租汽车联合总公司成立。8月,第一批出租汽车实行招标运营。12月沈阳市公路工程公司改为沈阳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总公司。
        1993年5月 沈阳公路主枢纽五爱客货联运站成立。
        1995年12月由沈阳市第一运输公司与日本国多摩运输株式会社第一家合资的运输企业中日多摩运输公司成立。1995年10月18日  沈阳客运集团成立  同年沈阳集装箱仓储联运中心与新加坡胜宝旺海事企业合资的沈阳胜宝旺集装箱储运有限公司成立。
        1996年沈阳到三海关的高速公路开始部分引入亚洲开发银行贷款进行建设。
        2001年12月  沈阳运输集团成立,主要有沈阳市一运实业公司、沈阳兴运集团、沈阳公路主枢纽集团、沈阳公路主枢纽五爱客货联运站、浑南客货联运站,公路主枢纽调度指挥中心组成。同年 香港丰城公司与客运集团合资成立沈阳丰城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为沈阳第一家合资的公交企业。
        2003年 国家交通部在沈阳召开农村公路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康平县农村公路建设改革的经验。
        2004年11月 沈阳交通投资公司成立。
        2006年 12月  沈阳市一运实业公司、沈阳兴运集团、沈阳公路主枢纽集团、沈阳安运集团完成转属。
        2007年7月 沈阳与抚顺间第一个公司化的客运企业承揽的城际公交线路1—3号线开通。
        2008年5月 小公共汽车退出城市公交运营。 

顶一下
(15)
83.3%
踩一下
(3)
16.7%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介绍| 行业新闻| 服务条款 | 网站共建 | 联系我们 | |

Copyright @ 2003-2010 沈阳公交网 All Right Reserved
沈阳公交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辽ICP备13009597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