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交动态| 公交线路| 公交IC卡| 公交地图| 有轨电车| 公交历史| 公交论坛
媒体声音 | 每周热点| 企业文化| 沈阳地铁 | 行业资讯| 出行参考| 公交相关 | 公交助手

当前位置: 首页 > 沈阳地铁 >

地铁生活,新选择与新诉求交融

时间:2012-03-25 10:08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沈阳公交网 点击:
有了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乘坐地铁、等车的时间成了难得的休闲时光。记者潘恩战摄 沈阳人的生活因地铁有了新变化、新乐趣。有人像钟摆一样穿梭于工作和生活之间,有人用阅读和娱乐享受这段地下旅程 快速便捷准时的抵达、干净整洁有序的环境,是地铁带给沈


有了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乘坐地铁、等车的时间成了难得的休闲时光。 记者 潘恩战 摄


    沈阳人的生活因地铁有了新变化、新乐趣。有人像钟摆一样穿梭于工作和生活之间,有人用阅读和娱乐享受这段地下旅程……

    快速便捷准时的抵达、干净整洁有序的环境,是地铁带给沈城人最直接的便利,但作为整座城市的地下大动脉,不停泵出新鲜血液的地铁,带给整个城市的却不只是这些。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有150个左右的城市建成地铁,沈阳位列其中,二号线的开通,让地铁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更多的角色,钢铁的躯体中也渗入了更多人的灵性,并凝结成一种文化,反过来再影响其中的人,甚至引领城市的走向。

    现在,沈阳地铁才一岁半,但已经载着我们奔向了从未享有过的新生活。

    “地铁钟摆族”和“自愿钟摆族”

    出门步行三五分钟到公司上班,这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可是如果不是好些年前就购置了市区的住房,你的公司还恰好在你的住宅附近,这真的很难实现。

    从家到工作单位,总是要有一段距离的,但自从有了地铁,人们可以接受的两者之间的距离正在逐渐拉长,甚至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突破城区界限,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甚至其他城市。他们每天早晚穿梭于市区和城郊之间,生活就像钟摆,来回摆动,他们也因此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地铁钟摆族”。

    今年刚结婚的张丽,工作单位在青年大街展览馆附近,可她买的房子却在七号街。去年买房时,房价每平方米4500元左右,这还不到市中心房价的一半,张丽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每天花费两个小时上下班。她表示,“为了不蜗居,我只能选择这样的方式,虽然看起来两个小时挺长,但还没有超出我的承受范围。 ” 

    城市房价高,是大部分年轻钟摆族产生的原因。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只是上海、北京等大都市的中心城区寸土寸金,在沈阳这样的二线城市,年轻人也只能为了寻求可以接受的生活成本选择在市区和城郊之间摇摆。当然,这种摇摆还必须建立在交通便利的基础之上,地铁时代的到来让沈阳的年轻人看到了希望。

    但是城市中的钟摆族,却不只是经济基础尚未成型的年轻人。张丽公司里的一些主管也甘愿把房子买到城郊,但对于月收入两三万甚至更高的他们来说,住在城郊是因为他们喜欢郊区的安静和舒适,相比于这些不得已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属于“自愿钟摆族”。 

    虽然“自愿钟摆”族有私家轿车,但是他们也一样对市区路面拥堵头疼,为油价破八抱怨。于是,就开始对地铁的快捷准时情有独钟,也并不介意和其他人一起挤进“铁皮箱子”里,每天停在沈阳地铁二号线北端终点站三台子站停车场上的私家车,就是他们依靠地铁摇摆的证据。

    一个“地铁孜孜族”的快乐两小时

    公交车里的急刹车让保持站姿的人无法掉以轻心,好在地铁中随着车厢微微摇摆的人们,可以有更多的娱乐选择。虽然他们并不都是“地铁钟摆族”,但无论是谁,都必须要熬过这段身体静止的时光。

    或短暂或漫长的地下旅程中,你将如何度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有些人选择睡觉,任失去控制的头颅在自然的重力和惯性下摆来摆去;有人会选择发呆,虽然地铁里有并不明显的噪音,但是他们早已神游到某个仙境梦幻;还有人会戴上耳机,他们显然并没有把在地铁中听歌有可能导致噪声性耳聋的建议当回事儿,还有人成为最时兴的“地铁孜孜族”、“地铁手娱族”和“地铁窃听族”。

    张丽就是“地铁孜孜族”之一,每天两个小时的地铁时光,她从不虚度,孜孜不倦,是她地铁中的唯一状态。而且,她绝对不会认为往返交通是浪费时间,甚至她对钟摆的路上时光还十分期待。“因为平时工作很忙,回家要做饭做家务,在单位要处理工作,只有在地铁上的时光可以让我完全放松下来,既不用想工作上的事情,也没有其他烦恼和压力,可以安静地看一本书,这两个小时就像白捡来的一样,每周一本书的速度让我十分有成就感”,说到这儿,张丽满脸自豪。

    而张丽的同事,“地铁手娱族”的典型代表吴亮就和张丽完全相反,他自从入手了iphone4之后,家里的psp已经很久都没用过了。“不是我给iphone做广告,但是它除了电池不耐用之外,真的是无可挑剔、超好手感的万能地铁好伴侣。 ”吴亮每天乘坐地铁的时间大概40分钟,他没有规律的随心所欲地选择各种娱乐项目,玩手机游戏、看微电影、看电子书、看漫画,这些都可以在地铁中完成。

    任远飞经常开玩笑跟朋友说自己是“地铁窃听族”,虽然“窃”字因为“窃听门”等词变得有些贬义,但是却也因此种边缘身份让很多人觉得无伤大雅的“窃听”很过瘾。

    所谓的“地铁窃听族”的“窃听”,不是刻意去窥探他人隐私,只是在无意中用耳朵捕捉到一些有趣的信息而已。“别人都敢说,我为啥不敢听?听见了,作为一个真实的幽默对话传播出去,又不会涉及隐私,这也没什么不好的。 ”的确,在微博中,搜索关键词“听见身边的**说”,会得到很多“窃听族”传播到网上的窃听结果。他们想要实现的只是一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无害消遣罢了。

    谁来绘制沈阳地铁站的“艺术留白”

    沈阳地铁一号线通车刚刚一年半的时间,跟已经有几十年甚至百年历史的国际都市相比,还非常年轻。在巴黎、莫斯科、伦敦这些城市,人们的生活和地铁相互渗透的部分已经十分完全,形成的地铁文化也令人享受其中。

    巴黎人的生活三部曲,就是地铁、工作、睡觉,而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地铁,也与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等并称为“不能错过的景点”。去过巴黎的人对巴黎的地铁印象也特别深刻,它们每一站的占地面积并不大,甚至不在乎气不气派,但是每一站都不可缺少的就是艺术,攻占巴士底狱的图片,博物馆藏品的复制品,都充满文化情趣,哪怕只是匆匆走过或者是惊鸿一瞥都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早建设地铁的国家之一,特别是莫斯科,地铁文化相当成熟,而且拥有的数百个车站也都能保证风格、造型、布局各不相同,莫斯科地铁的出口,有很多名人雕像和浮雕,已经超脱出交通工具的范畴,好像是一个大型的艺术陈列馆。

    曾去过伦敦旅行的霍进对伦敦地铁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伦敦地铁墙壁上的十四行诗和济慈的诗歌,和沈阳大面积留白和框子里的广告不同,伦敦地铁的电动扶梯还有通道两侧的墙壁上也经常会有一些文化资讯出现,可能是话剧、音乐会或者是美术展之类的文化活动信息。而且,伦敦的地铁里,几乎人手一报,还会出现很多纸质书籍。

    “地铁行为艺术”离我们有多远

    谈及沈阳的地铁文化,很多人会想到非常有特色的“一站一景”的设计,青年公园的荷塘月色,北陵公园站的帝王风范,展示“盛京风采”的风俗画、壁画以及浮雕,还有贾平凹、二月河等文化名人题写的站名。这些都文化韵味十足。

    但是凝固的非流动的文化,却凝结在一种无法互动的层面上,很多沈阳市民期望,沈阳地铁的文化味儿能够更平民一些,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

    互动,平民,行为艺术算不算?过去两年间,上海地铁出现了不少有勇气的“雷人”,头戴红色鸡冠、身着鹅黄色“公鸡装”的男子,身着“熊皮”、头戴面具的“熊人”、头戴鹿角的“鹿人”,身上缠满绷带的“木乃伊”,还有大跳钢管舞的红衣女子,这些都让人们应接不暇并大跌眼镜。

    这些行为几乎都带有学习西方的成分,但究竟带有多少、是否有文化味道,暂时还没有定论,唯一能够肯定的是,中国的地铁文化至少是越来越宽容了,有了海纳百川的气魄。

    但最近,上海地铁的行为艺术中,又多了一个内核更为积极的项目——“地铁闪读”,发起人在地铁车厢大声朗诵诗歌,一边邀请乘客加入朗读的行列,在地铁里捡到诗,似乎听起来比在地铁里捡到钱更加有趣。

    其实在一些地铁文化发达的国家,地铁艺术、地铁摄影、地铁电影、地铁文学、地铁涂鸦,都存在着也发展着,纵观世界各国的地铁,都是从无到有、从简陋到丰富,一点一点地沾染上和地上空气相同的文化味道,最后变成了融入城市灵魂的文化地标。能够在沈阳的地铁里看到如此有趣的活动,也是记者采访到的很多年轻市民的希望:“像北京那样,有一个博物馆般的地铁文化展厅,也许在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后的沈阳可以实现,只是不要像上海徐家汇搭起的‘上海地铁文化艺术长廊’那样,最后变成广告长廊就好! ”    

顶一下
(2)
66.7%
踩一下
(1)
33.3%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介绍 | 服务条款 | 网站共建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03-2024 沈阳公交网 All Right Reserved.
沈阳公交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13009597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