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每天穿梭着形形色色、忙忙碌碌的乘客,地铁让城市更加便捷,也似乎让人更加行色匆匆。而在一号线怀远门车站里,一位热心老人,自愿式的引导服务,总能给经过的路人带去一丝暖意。
这位老人已有66岁,从沈阳地铁正式运营开始,便自愿地走进地铁帮忙,耐心地引导不同的乘客。他委婉地告诉记者,拍照最好别拍正脸,别写真名真姓,怕子女看见为他担心。老人说:“地铁里做义工,啥也不图,就乐意听大家顺口说的那句‘谢谢’!”
地铁里,那位“绿色大衣”老人很亲切
3月27日,周日,沈阳地铁一号线里人头攒动,尤其是中街一带的地铁出入站口。下午,怀远门地铁站里,记者在纷杂的环境中,听到一位老人洪亮的声音:“去哪啊?那你从A口出去就是了!”“先按线路,再往里投钱!”
顺着声音,一位身穿绿色大衣,戴着帽子的老人背对着记者,站在售票机旁边,正指导一位男士怎样买票。老人慈眉善目,手里还拿着一个用纸卷成的小棍,像是“指挥棒”。而他就这样不停歇地在售票机前忙前忙后,为不同的乘客当着向导。
这位老人姓郭,今年66岁,是一名退休老人。在他闲暇时,记者采访了郭大爷。他告诉记者:“我早就退休了,地铁开始运营时,我挺兴奋,想为地铁做点什么,然后就到这儿义务帮忙了。”郭大爷为了熟悉各个路段情况,事先也做了一些“功课”,看报纸报道,读乘客须知,当然郭老自己也没少体验,来来回回地坐过几次地铁。就这样,郭老发现了一般乘客容易在哪出问题,“比如说,有先往自动售票机里放钱的,或者找错出口方向。”郭老一脸认真向记者讲述着。
“我每天上下班都能看见他,特别热情,看见他感觉可亲切了。”采访中,身边一位女乘客如是说。
我是谁?为能“坚守岗位”请别问了
记者注意到,郭大爷工作起来很麻利,但略有些耳背,身上特意戴着助听器,不过这可没影响他的工作积极性。老人家在沈州路附近,每天准时准点地来这儿“上班”,一个月最少来这儿义务“上班”20多天。
“我家也不远,每天溜溜达达就过来了。”郭老的“活儿”还挺多,挺杂。“就看乘客需要啥呗!地铁里乘客多的时候,我就在出站口帮着疏导人群,人少时就在售票机前面,指导那些不知道咋买票的人,或者像我一样岁数大的人帮个忙提个醒儿,就说几句话的事儿,也不算啥!”郭大爷每天早上七八点就能到地铁,中午回家老伴儿给做饭,吃完饭再回来继续“坚守岗位”。一忙就是一天,一般晚上五六点才回家。
郭大爷告诉记者,他有退休金,家里只有老伴儿知道他每天的“工作”,两个女儿还不知道自己在这“上班”。“所以呀,你照片可别拍我正脸。我怕女儿们知道了,担心我身体,不让我再来服务了。”郭大爷说,不是故意隐瞒,主要是女儿们都很孝顺,自己又很愿意到地铁里帮忙。
图个啥?助人为乐不过图一句“谢谢”
郭大爷已经这样义务“工作”大半年了,周围的很多人对大爷的举动表示敬佩,还有很多年轻人告诉他要多注意身体。不过也有人不太理解。大爷说:“曾经就有个小伙儿问我,一天在地铁干这些活儿,一个月给你开多少钱啊?”
“我这么大岁数了,不图别的,就是想趁身体好没负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人家跟我说句谢谢大爷,我这心里就舒坦。有的人没坐过地铁把硬币放进出票口里,那钱都浪费了多可惜啊。有的外地人来沈阳头回坐地铁,不知道咋摁键买票,我就教他,让人感觉咱沈阳人热情,给咱家乡争争脸,我这心里也高兴。”郭大爷的话很诚恳。
郭大爷说,他知道现在年轻人工作都忙,能帮一点是一点,省点时间正好赶上这趟车就能节省不少时间。大爷说他自己家里条件不好,中学毕业17岁就接触社会开始上班,现在条件好了时间也有了就想帮助更多的人。“这跟在公园扭秧歌晨练不一样,能帮到别人一点小忙我心情很舒畅,跟年轻人在一起,我也觉得自己都变年轻了。”郭大爷像个小孩儿一样笑着说,他相信社会上像他一样愿意发挥余热的人肯定很多,并希望能多结识一些坚持助人为乐的人,大家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一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