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沈阳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出行问题也越来越急迫地摆在沈城市民的面前。沈阳市政府部门为了缓堵的问题,多次召集有关部门研究探讨,试图找到有效的治堵良方。南北二干线的建设,二环路、三环路的改造,四环路的建设以及五环路的规划,都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与此同时,本报曾经深度探讨的公共交通问题,成为市民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
近年来,随着群众出行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公交行业公益性的不断增强,作为市民最基本出行工具的公共交通体系,呈现出发展后劲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公交行业结构性矛盾愈发突出。沈阳市人大代表、沈阳市道路运输行业协会秘书长班义宏在本次人代会上提出:“沈阳交通有三难:行车难、停车难、乘车难。在三难之中,乘车难表现最为突出,也成为交通拥堵的最根本问题。”
发展公交才是治堵良方
记者见到班义宏代表时,他正在就自己提出的建议与其他代表讨论其中的可行性。面对记者的采访,班义宏打开手中一份来自交通部门的调查报告说:“截至目前,沈阳市共有公交运营企业14家,职工14357人,公交线路202条,运营里程3784.8公里,公交车辆5013台,其中环保车辆占40%,公交车万人拥有率12.6标台;全市现有公交场站72处,公交专用道20条99.2公里;455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域内线网密度达到1.82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一环内线网密度达到4.1公里/平方公里,二环路内线网密度2.8公里/平方公里。目前,沈阳市公交车日均客量320万人次,市民公交出行分担率为29.6%。”
班义宏表示:“之所以要说这个,就是这些数据已经充分表现出,公共交通是沈城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沈阳‘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和2011年工作总体目标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实施公交优化发展战略,调整增加公交线路和车辆。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满足市民出行。”班义宏认为,沈阳市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公交优化发展战略是适时的。他表示:“沈阳市车辆增长太快,随之而来的城市的道路、桥梁以及停车场等硬件设置的配套并没有跟上车辆的增速。要想解决拥堵问题,关键在于怎么能让更多的人通畅地出行。公交车的承载能力是最强的,只要公共交通便利、通畅,不用强加限制,也会将原本驾车出行的有车族吸引到公交车上。可以说,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必然选择。”
公交运输能力还需提高
“近三年,我市对2941辆老旧公交车辆进行更新,占全市公交车辆的59%,环保车辆占40%,基本解决了公交车辆老化问题。2003年开始,陆续实现61条小公汽线路、1068台车辆全部退市……虽然来自交通部门的统计数据令人振奋,但沈阳目前公交车破损老化的状况的确制约着公交事业的发展。”班义宏表示,车辆的破损老化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公交车上线运行的台次,导致上线运行的公交车辆一旦遇到堵车时段,就会出现较长车隔,致使目前沈阳公交运输效率下降30%以上。另外,破损老化的公交车对市民选择公交出行的吸引力降低,有私家车的市民就会放弃乘坐公交车辆出行,从而增加了车辆出行的数量,导致城市交通拥堵。
要让百姓乘坐公交车时感到舒适、畅通,班义宏提出,2008年,沈阳市更新了一大批公交车,这件利民的好事让沈城政府部门投入1.5亿资金,剩余的近3亿元的差额,全由企业贷款解决。这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光是贷款利息,公交企业就要承担每年近2000万元的额外负担。
人大代表张宝来觉得,虽然沈阳市政府每年都着手解决公交车辆更新的问题,但直至目前为止,沈阳市公交车辆更新的速度仍跟不上运营公交车辆破损和老化的速度,导致市民一直诟病公交车车况不佳,尤其是在冬季,市民要求公交车尽快更新的呼声更高。
公交行业难堪重负
班义宏拿出一份沈阳市交通部门的调查报告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燃油价格、人员工资、配件购置费等不断上涨,公交企业运营成本上升。根据调查数据,目前沈阳市公交行业每人次的实际运营成本已接近1元,而财政仅按每人次0.589元对公交行业予以补贴,这与实际成本相差较大。以2009年为例,优惠客量达4.5亿人次,占全年客量的三分之一,优惠总额达2.5亿元,而财政实际补贴仅为6499万元。近三年的差额已累计达到5.2亿元。”“另外,2008年以来,公交企业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先后两次新增、更新公交车2757台,除奥运会政府补贴1亿多元外,其余均为企业贷款,累计贷款额达3.02亿元,企业面临着较大还贷压力。同时,国家燃油补贴的不足和相对滞后,导致公交企业流动资金短缺,企业资金链已近断裂边缘。”班义宏告诉记者。
市人大代表、沈阳城市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君对此建议,由财政部门牵头,会同建委、交通等部门提出具体实施计划和意见,建立起公交运营补贴长效机制。由财政部门牵头,对公交行业因执行政府指令性低票价政策和各类优惠乘车而形成的减收部分,会同相关部门严格核定,按1元票价据实足额补贴。另外,将公交发展纳入城市各级公共财政体系,在市财政预算中设立公交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不少于3亿元,专项用于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新增运力和车辆更新、新开线路亏损补贴等。
新建小区缺少公交配套
“还有一个普遍被忽略的问题,就是目前沈阳市的新建小区,虽然预留了很多公共设施的位置,但往往忽略了公交站点和公交停车场的规划,导致无法开通公交线路,通车困难。”班义宏认为,这是一个极容易被人忽略,但又是阻碍公交系统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班义宏建议,要解决公交场站建设用地问题,一是把《城市公交规划》纳入《综合交通规划》中,将公交场站设施用地纳入到《城市控详规划》中,明确用地位置、规模和边界,确保城市公共交通用地预留。二是市、区两级政府和开发商在对商业区和大型居住区进行新建、改造时,必须按照规划配建公交场站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建设、交付使用,由市建委、发改委、规划局、交通局等部门联合审批,对未按规定配建公交场站设施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和验收。三是实施“十二运”场馆周边配建公交场站建设,根据交通部门提出的用地范围、规模需求与建设标准,组织规划局落实公交停车场、枢纽站规划用地,由场馆建设单位统一设计和配建。
对于社会上的“公交车专用道利用率低”的说法,班义宏认为是不确切的,原本公交车的运行是根据相同的车隔发车的,但在公交车运行期间,往往因为某条路段或者某个交通点位的堵塞,导致车隔出现异常,因此人们看到更多的时候是不来车则已,一来就成串的现象,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公交专用道出现闲置现象。班义宏表示,只要公交线路整体运行畅通,公交车专用道的通行状况应该是有序的,而不是有时空闲,有时拥堵的。
班义宏建议公安交管部门不仅仅要设置公交专用道,还应考虑是否能设置公交专用信号,保证公交车辆优先通行。
公交司机缺口3000名
“沈阳市公交职工普遍存在超时劳动问题,绝大多数一线驾驶员单班作业,每天工作11.5小时,每月工作28天,而月平均工资为2122元,仅为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6%。小时工资6.6元,也远低于西安16.1元、济南16.6元、南京14.2元和武汉9.5元的水平。”班义宏表示:“由于工作强度大、工资少、待遇低,导致公交行业驾驶员大量流失,全行业缺额达3000余名。长时间的超时劳动和低收入,不仅给职工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也给公交运营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沈阳市人大代表、沈阳客运集团公司总经理姚凤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由于绝大多数驾驶员长年累月超时劳动,造成了体质下降,职业病增多。这种情况使公交企业缺乏吸引力,从业人员流失严重。据统计,沈阳目前有约7000名驾驶员,每年流失约10%。
对于司机缺口3000余人的计算,姚凤珍解释说,目前,沈阳的公交司机是一个司机盯一天,但按照国家政策要求,不能工作12个小时,为此要实行双班制,也就是两班倒,所以才需要这些人。
姚凤珍建议,有关部门应合理制定公交职工的工资指导价,确定最低工资水平。特别是针对一线驾驶员超时劳动短期内无法解决的情况,要大幅度提高他们的工资标准,超时劳动要付给加班工资,使驾驶员的年人均收入由目前的2.1万元提高到3万元左右。
人大代表刘文苓建议,在发展公交系统的同时,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公交司乘人员素质。
刘文苓表示,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一直以来都是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窗口,也是民众聚焦的重点部位。这些年来,沈阳市政府从硬件建设和倡导教育的软件方面,都给予了大量的投入,沈阳市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逐年提高,整体形象也在不断的改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相比其它行业,公交司乘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下力气提高公交驾驶人员素质,改善形象已成为迫切的工作。
公交应该有个三年计划
人大代表建议,沈阳市应结合2013年全运会的举办,调整和整合公交资源,实现城市公交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代表们认为,针对沈阳市公交运营企业经营格局较为分散、国有市场份额占比偏低的现状,可以考虑用2—3年时间,将现有的14家公交企业分期分批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为2—3家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公交骨干企业,形成以国有公交企业为主体,其他所有制并存的格局。
据交通部门有关人员透露,未来三年,沈阳市将发展多种形式的大容量公共交通,市区交通网络覆盖率力争达到2公里/平方公里,公交车万人拥有率达到13标台,新增、更新节能环保车辆2000台,环保车辆比例达到80%,市民出行公交分担率达到35%,加重公交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实现绿色、安全、便捷、快速和经济的城市公共交通。
人大代表张宝来等十余名代表都支持班义宏的建议,张宝来认为,发展公交不需要太多的资金,与新建和改造路桥相比,是最为省钱的缓堵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