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地铁一号线开通,沈阳诞生一种值得提倡的新出行方式:驾车+地铁。12月21日,本报记者对这种新出行模式进行体验采访。
体验:驾车+地铁=省时25分钟
秦先生家住在大东区,单位在和平区南市场附近。
秦先生说,自己原来每天都开车上下班,直到沈阳11月末的那场初雪,让自己改变了多年来的出行方式。“那天路上全是冰,太不好走。车开得慢不说,路还堵。等我到黎明文化宫的时候,发现好多开车的人,都把车停在文化宫前面的广场上。一辆挨着一辆,还挺整齐。就好像那儿原本就是个停车场似的。”不少人驾车到这,再坐地铁。秦先生恍然大悟,也停好车,走进地铁站。“一点罪没遭,还没迟到。”
记者跟秦先生一起体验他的新出行方式:开车10分钟到地铁站,坐地铁20分钟,出地铁走5分钟到单位,共35分钟。“如果我全程开车上班的话,每天早上就要一个小时。这还没算上早起、车油钱、堵车时候的闹心,意外刮碰这些‘成本’。”能够省时、省力、省钱地上下班,让秦先生觉得自己的生活幸福指数一下提高不少。
调查:“驾车+地铁”渐成趋势
据了解,黎明文化宫站前广场被当成临时停车场的情况,其实并不是个别现象。地铁青年大街站、云峰街站附近的一些路边停车位经常被私家车主当成中转站,附近的邮局、银行前的公共停车位,也被私家车主充分“利用”。
停车换乘在国内外一些具有较早地铁历史的城市,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交通换乘系统。她还有个规范的名字,叫“P+R”。英文“Park and Ride”的缩写,即停车换乘的意思。它是一种很环保的出行方式,不但能减缓城内交通压力,为个人出行节约时间,还能减少大气污染。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沈阳,“驾车+地铁”出行模式值得提倡与推广。
呼吁:地铁站周边多建停车场
那些停车换乘的自驾车主们也不是没有烦恼。他们担心如此停车并非长久之计。
像黎明文化宫前的广场前,这里原本是附近居民休闲锻炼的地方,停车给周边市民生活带来一些干扰。一位老大爷诉说无奈:“地铁开通那天起,就有人陆陆续续来这里停车。虽然给我们锻炼留地方了,但在车群里扭肯定不舒服,胳膊腿都甩不开。”而一位刚坐地铁回来取车的赵姓车主说:“我们也知道这里毕竟不是停车场,这也是我们停车停得不踏实的原因。”
赵先生还提出一个可“两全其美”的建议:“如果地铁站附近有真正的停车场就好了,谁都不烦恼了。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放弃开车,坐地铁去上班。政府应该创造有利条件,支持这种上班模式。在规划建设地铁时,多考虑建设一些中转用的停车场,为市民环保出行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