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到底:《雪天早高峰晚点,地铁“冻坏了”?》
新闻闪回:11月29日早,沈阳地铁晚点,很多市民因为等车上班迟到,网友发帖要求运营方道歉。对于晚点原因等问题,运营方连说了三个“不清楚”。
一场不大的雪中,沈阳地铁在早高峰晚点了。
当天连说三个“不清楚”,次日是“领导忙,有各种会”。第三天,除了“领导很忙”之外,又多了一个“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不在”的理由。
地铁是沈阳的公众形象,而在对待雪天晚点这样的小事儿上,我们都没有看到一个应有的积极负责任的态度。在公众利益面前,“领导很忙”“领导有各种会”这样的理由都是不堪一击的借口而已。
作为一个大型公共服务团队,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理念就是为公众服务。而当公众只需要一个解释的时候,却遭受了接二连三的重创。
按照之前地铁指挥部的要求,本报记者提交了采访提纲。昨日上午10时许,本报记者再次致电地铁指挥部,询问前日要求的采访,领导是否已经审批,能否接受采访。工作人员表示,会把采访提纲交给领导,一有结果,就会给记者答复。
昨日下午2时许,记者再次致电询问事情进展。这时,电话那边换了一位工作人员,她告诉记者:“负责宣传的那个人不在,所以领导批没批我也不清楚。”
截至截稿,记者未得到地铁指挥部的回复,采访的要求仍未得到答复。我们无法得知前日就传过去的采访提纲是否到了领导的手里,如果已经到了领导手里,为什么经过一个工作日,仍无法得到回复。
416个字的提纲不复杂,只是想知道地铁雪天晚点的原因是什么?日后会有怎样的应对措施?连这些简单清晰的问题都不能给民众一个明确的解释,我们不得不怀疑在遇到更大的突发事件时,沈阳地铁要如何面对?如何解决。
其实,我们的本意都是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便让沈阳地铁更顺畅地运行。作为消费者,乘客有监督权和知情权。而地铁领导们忙着开的各种会,相信其最终的目的也是让乘客满意。这么分析来,双方应该是一个和谐的共同体。
那么造成信息沟通不畅的原因是什么?是中间的传递者没有将采访提纲送给领导审批?是领导真的“很忙”来不及给个解释?还是领导压根就不想给我们一个解释?
经过三天的等待后,事件最初想要的那个解释似乎已经变得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地铁对待乘客的态度。“一问三不知,一推六二五”不应该是一个成熟的公众服务团队应有的态度,更何况是被沈阳人民寄予厚望的沈阳地铁。
从2005年沈阳地铁一号线开建,沈阳人民对地铁的关注就从未减弱过。准点,曾经是沈阳地铁宣传的重点之一。2006年,一位地铁负责人曾经非常肯定地说,地铁列车如果晚到15分钟,无论是任何原因,都会被认为是地铁交通中的大事故。
现在,我们继续等着沈阳地铁对晚点事件给个解释,或者说,我们在等待地铁对沈阳民众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