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到底:《雪天早高峰晚点 地铁“冻坏了”?》
新闻闪回:11月29日早,沈阳地铁晚点,很多市民因为等车上班迟到,网友发帖要求运营方道歉。对于晚点原因等问题,运营方连说了三个“不清楚”。
对于11月29日地铁晚点的原因、晚点时间、是否有应急预案等各种问题,地铁官方一直没有给出详细的说法,各家媒体报道时,一般都使用了“地铁指挥部某工作人员说”这种模糊的说法。
昨日,记者再次致电地铁运营公司的侯主任。侯主任表示,自己不是新闻发言人,建议记者有问题去问地铁指挥部,但地铁指挥部接受采访时需要领导层层审批。
地铁指挥部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各家媒体采访时都随便抓一个工作人员就采访,这是不正规的,现在要领导进行审批,想采访可以传一个采访提纲过来。
昨日下午2时44分,记者通过电子邮件传过去了采访提纲。问题如下:
1、这次晚点的详细原因是什么,晚点多长时间?
2、出现意外情况导致晚点后,地铁工作人员做出怎样的努力,最终保障了地铁的运行?
3、以后出现类似情况,地铁是否有应急预案和足够的应变能力?
4、沈阳地铁在设计和修建时是否考虑到了东北地区冬季这种恶劣天气,技术上做了哪些保障?
5、地铁的地上车库是怎样设计的,能否让本报记者进入地上车库采访?
6、除了这种突发情况外,为了保障地铁每日的正常运行,地铁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做哪些保障工作?
工作人员表示,马上就会把提纲交给领导,能否接受采访会尽快给记者回复。随后记者多次打电话询问,均无答复。昨日下午4时45分,在地铁指挥部就要下班之前,记者最后一次打电话询问,工作人员答复说,你们传的采访提纲太晚了,领导很忙,有各种会。今日,本报将继续联系地铁指挥部,争取找到6个问题的答案。 记者 赵永平
声音
“内部”声音:晚点事件涉及多方责任
昨日,记者再次登录沈阳地铁官方网站,发现网站除了一个捐款活动外,对11月29日地铁晚点的事无任何涉及。倒是地铁工作人员聚集的“沈阳地铁吧”里,对晚点事件议论纷纷。
一位网友发言称,晚点事件涉及多方责任。行车调度在24小时当班的情况下,没能提前预知早上大雾及雨雪可能出现的应急情况;场调没能有效组织工务、车辆、供电及时落实问题以及对突发事件的预知及处理;工务未能在第一时间将接触网状态信息及时通知其他部门;车辆对大库内设备检查不到位,供电对问题反应缓慢。
还有网友讨论到地铁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包括地铁硬实力不够,找不到专业人才;电力中心部门结构不合理等等。
有网友提出,走出去多多看看别人成功的案例,学以致用。
“外部”声音:管理者首先要改变态度
读者乔先生:这场雪暴露了沈阳地铁很多问题,晚点、楼梯不防滑、入口暴露在雪中等。希望沈阳地铁早日解决这些问题,不要辜负大家对地铁的信赖。
读者王女士:遇到问题就“鸵鸟”,“不知道”,这些不应该是地铁的态度。乘客信赖你,难道就换来这种回报?地铁年轻,我们愿意包容,但不等于包容管理者的这种态度。
读者董先生:相信沈阳地铁会越来越好的,但管理者先要改变现在这种对待乘客的态度,多听建议,吸取教训。
网友“夜归人”:一场中雪,地铁就出岔子,缘由“不清楚”。沈阳地铁的晚点,有点莫名其妙,稀里糊涂。
网友“青歌漫舞”:据说沈阳地铁下大雪冻坏了?真是天下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