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看着老百姓的“脸色”干活―――沈阳地铁开启新城市时代系列报道之二
记者/张艾阳金晓玲
“到过很多城市建设地铁,但像沈阳地铁建设者这么敬业、沈阳市领导这么认真负责、沈阳市民这么热情支持的还真是少见。”一位曾转战多个国内地铁建设城市的施工单位负责人发出这样的感慨。
而在感慨背后,真正撼动人心的则是已经根植于这座城市的“以人为本”精神。
有这样一个细节,随时想来都让人觉得温暖。一个普通的地铁施工现场旁,一台完成工作的挖掘机正准备离开作业面,沿着挖掘机行驶的方向,四五名工人用草垫子、薄木板临时铺出一条路,生怕挖掘机履带轧坏了路面。
这样一个举动,平凡至极却又意味深长。一号线施工单位刚刚进场,沈阳市地铁建设指挥部就送来一幅牌匾,上书四个大字―――怨声载道。如此反其意行事,目的就是要提醒施工单位,要坚守文明施工这一底线,越界半步都不行。
“地铁为民而建,我们绝不能因为建地铁而给沈阳市民添堵。”秉持这一出发点,沈阳地铁建设的一举一动都要以“市民方不方便、市民愿不愿意”为前提,时时刻刻看着老百姓的“脸色”干活。
为将地铁施工对市民出行的影响降到最低,沈阳市地铁建设指挥部主要领导常常在施工现场盯着图纸算进度,以工程进度为“尺”量出挖掘长度,当天能干多少活就挖多长的路,多挖一锹都不行。天亮了,即使活没干完,挖开的路面也要铺上垫着胶皮的钢板,以保证行车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然而,这在无形中却大大增加了地铁建设者的工作量。
与此同时,为尽可能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沈阳地铁施工占地决不“铺张浪费”。中街站在不足300平方米的场地内设置了施工竖井,并将施工方式全部改为暗挖;堪称国内空间最大地铁站的青年大街站,施工场地只有800平方米,其中仅竖井井口面积就占了近200平方米,施工空间紧凑至极。虽然有限的施工场地给工人作业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周边环境和市民生活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与尊重。
为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沈阳地铁开国内先河,通过招标的方式将安全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引入建设全程,设专人、专职负责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监理工作;投入1亿多元用于配置探地雷达等安全设备,投入近2亿元治理各类安全事故隐患;启动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形成地铁建设安全信息周报、日报制度,整个地铁工程各级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总数逾400人,创下开工建设近5年来地下作业“零伤亡”的纪录。
如此的倾情、倾力、倾心,地铁工程得到了沈阳市民的空前理解和支持,沈阳地铁人也收获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和关心。
沈阳地铁是心血打磨的百年工程,更是心血铸就的百姓工程。
从“心”出发,沈阳地铁早已起程。
(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