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联合沈阳市交通局
晨报讯(主任记者 陈婵婵)每天坐在驾驶座上开车,217路公交车司机朱翠翠很难有机会听到乘客的意见和建议。
昨日,本报与沈阳市交通局联合举办的公交司机和乘客“角色互换”活动,让朱翠翠直观地了解到啥样的服务才是乘客最需要的。
一句爱心提示让乘客感到温暖
早上6时54分,朱翠翠登上一辆217路公交车。由于是早高峰,乘客特别多。
到松山路站时上来一位老大爷。朱翠翠说:“司机对乘客说,"谁能给这位大爷让个座?"有个年轻人站起来给大爷让座。随后司机对这位年轻人说了句"谢谢同志"。”
“我听着挺温暖的,司机感谢乘客给老人让座,不仅仅对乘客是一种肯定和感谢,同样也能激励其他人尊老爱幼。”朱翠翠说。
随后她又乘坐了210路。“我向司机打听道儿,司机告诉我在马路湾下车往回走500米,还跟我说"到了我喊你"。”朱翠翠说,“说得我心里暖暖的。”
“我家离车队近,平时也不坐别的线路,开车时坐在前面也听不到车厢里尤其是坐在后面的乘客说啥。这次以乘客的身份体验了一上午,我更清楚乘客需要啥样的服务,车厢的环境、司机的服务态度这些细节以后我在工作中会更加注意。”朱翠翠说。
多理解乘客的抱怨和苦衷
昨日一早,158路司机张虓特意选择了自己所在的线路,“深入乘客当中,多了解乘客的声音对我们线路的发展有益处。”
8时许,张虓乘坐了一辆158路车,“早上还行没怎么堵车,肉食加工厂那儿有点小堵,当时车上只有五六名乘客,大家没说啥。”
张虓跟其他乘客聊了一会儿,“听大家说很多人赶早班车都是掐点出来的,迟到了单位要罚款,所以遇到堵车晚点会显得有些激动,有时抱怨一下说司机开得慢。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心里觉得堵得慌,但我们是服务窗口,以后还得多理解乘客,乘客着急也是有苦衷的。”
“角色互换”活动结束后,下周开始本报将陆续报道读者和公交公司推荐的“最美司机”,并将进行最终评选。
如果您在乘车时发现了哪位司机的“美”,可以拨打本报热线96128或者@华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