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右)体验乘务员
昨日,沈阳晚报报道了新闻《135路乘务员上班睡觉?》,反映日前有网友在公交车上拍到乘务员睡觉,但在采访中,乘务员小金表示自己只是身体不适晕车了,最后得到了网友的理解。
报道刊出后,引来更多网友参与讨论,他们很关心公交车乘务员的工作状况。昨日,记者来到135路公交车队进行了采访,并亲自当了一回乘务员,体验了她们的工作和其中的辛苦。
值早班:闹钟定在凌晨4时
昨天值早班的是乘务员聂鑫,小姑娘23岁,刚刚大学毕业。
凌晨4时,天还黑着,外面寒气逼人。闹钟响了,聂鑫关掉闹钟,仍旧蒙头大睡,5分钟后,闹钟又响了……与闹钟的斗争一直持续到4时30分,聂鑫的妈妈醒了,这才叫醒了聂鑫。
胡乱穿好衣服、梳头洗脸,来不及吃饭,聂鑫裹着厚厚的棉衣出门了。外面依旧漆黑,但是工作4个月后,她已经不需要家人送了。
5时左右,聂鑫坐着通勤车来到车队。20分钟打扫车内卫生,5时30分,第一辆135路公交车发车,聂鑫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不堵车的情况下,一趟车来回最少两个半小时,聂鑫一天要跑4躺车。5时30分上班,19时多下班。如果不坐头车,7时左右上班,21时左右下班。而其中近10小时,都要在车上度过。
劝乘客:对方不听还一脸不悦
135路有二十多辆“长龙车”,“长龙车”车身长,有前、中、后三个门,需要乘务员坐在中门旁监票、疏导。车队有20多名乘务员,她们都是今年5月份随“长龙车”一起上岗的。
除了聂鑫,记者还见到了乘务员小马和小张。小马29岁,是4岁孩子的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她最大的欣慰就是在休息时间可以给孩子打电话。小张27岁,当乘务员之前是商场服务员,她的丈夫是一名公交车司机,所以彼此理解,也互相支持。
昨日,记者跟随小张所在的135路公交车,当了一回乘务员。乘务员的工作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却并不好把握。记者站在中门左侧的投币箱后,拿起乘务员话筒,感觉自己成了公交车的“守望者”。“前后门下车,中门上车。左侧刷卡,刷卡后请往里走。”简单的几句话,提醒乘客注意乘车程序,也让乘车更顺畅。
行车中,一位穿黑色上衣的女士坐在了车轮突起处,记者以乘务员的身份提醒她,此处不能坐,大娘却一脸不悦。“坐在这个地方很危险,旁边没有扶手,容易摔倒。”小张解释后,大娘才终于起身。小张说平时经常能遇到乘客不理解,或是责骂,“忍着,自己生气;回嘴,乘客会投诉。”小张很无奈。
车队长:像空姐那样服务不现实
乘车中,记者采访了几位乘客,一些乘客对乘务员表示理解,但也有乘客希望乘务员加强服务意识,“希望乘务员态度好点。”
135路车队夏队长说,车队乘务员在上岗前都进行了培训,重点强调服务意识。“最初,我们也想打造一道沈阳公交的风景线,但是现实条件根本不允许,乘客那么多,特别是早晚高峰,像空姐那样细声细语地报站、疏导,不现实。但是既然我们是服务行业,服务就是第一位的,我们也要不断提高。”
夏队长说,十几年前,乘务员很普遍,他们的工资与一般产业工人相当,但随着公交车改革,乘务员逐渐减少,除了个别私营线路,乘务员几乎在公交车上消失了。现在135路又出现了乘务员,这是该路段行车的需要,但乘务员月工资不到2000元,工作又很辛苦。车队原本招聘了30多个乘务员,后来走了几个,夏队长说,“她们能坚持下来,我很感谢,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