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交动态| 公交线路| 公交IC卡| 公交地图| 有轨电车| 公交历史| 公交论坛
媒体声音 | 每周热点| 企业文化| 沈阳地铁 | 行业资讯| 出行参考| 公交相关 | 公交助手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声音 >

224路公交车司机杨可的生活

时间:2012-06-01 10:55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沈阳公交网 点击:
早4点顶星星出家门,晚7点披月亮往家赶,一个月一天不休才赚2200元,这就是公交车司机杨可的生活“再这样下去,我也挺不住了” 沈公交从业者生存状态调查之1

 


 

 

早4点顶星星出家门,晚7点披月亮往家赶,一个月一天不休才赚2200元,这就是公交车司机杨可的生活——“再这样下去,我也挺不住了”

沈公交从业者生存状态调查之1

  【引言】他们是这座城市里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人,他们每天穿梭在熙熙攘攘的都市,载着人们来来往往。而投诉、事故、曝光,又总是将这个群体推到风口浪尖。公交从业者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他们最担心什么?对未来有何憧憬?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推出面向公交从业者的调查报道,全面展示这一群体的工作、收入、婚恋、家庭、未来状况,敬请关注。

  162.5公里、14小时零5分钟、1036人次,这是沈城一辆普通公交车的行车记录;

  “0”底薪、每公里5角钱、月薪2200元,这是一位普通公交车司机的收入情况;

  投诉不断、人才流失、青黄不接,这是公交车队普遍面对的问题;

  这些数字,勾勒出沈城公交行业的“行车轨迹”。

  两头见不到太阳的人生

  5月31日一早,沈城笼罩在一层薄雾中。早上4点,记者被一阵急促的闹铃吵醒,这种滋味真不好受,而对于公交车司机们,这已成为生活里的一部分。

  “我的人生就是两头见不到太阳,披着星星出来,追着月亮回去。”33岁的公交车司机杨可说,工作11年来他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生活。

  见到杨可时,他嘴里嚼着包子。“这是我刚买的,7块钱两袋,正好够吃。”杨可说,这么早,他只能买到这包子。而224车队旁边就是一家麦当劳24小时店,“这里不也能买到早点吗?”杨可没作声,只是笑了笑。

  后来,记者才明白这笑里隐含的无奈。

  介绍记者和杨可认识的是224路的安全队长莫玉金,这个被杨可称为“莫队”的人,第一眼看上去更像看门人,一双破旧的水靴,一件廉价的T恤,和人们想象中的队长相差甚远。“我后年就要退休了,现在每天最大的任务就是确保这些小崽子们别给我掉队,让车能发出去,熬到退休我就圆满完成任务了。”

  5点10分,杨可的车从车队发出,因为第一趟车是空车,杨可与记者的交谈开始了。

  徘徊在去与留之间

  “趁着没乘客,我先抽根烟,起来早,有点困。”这就是杨可的开场白。

  11年前,杨可从公交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224公交车队。“那时我就能挣小两千,比公务员都高,社会地位也算中上等。”杨可说,当时他们班有20多人,都分到了各车队。时至今日,只有两人还在线路上。

  “原因你都不用问。”杨可说道:“你见过哪个行业,10年不涨工资的吗?”杨可现在零底薪,跑多少公里挣多少钱。他们的任务是每个月2100公里,这以内是每公里4毛3,超出的部分是每公里6毛2,平均下来每公里5毛多,他们一天能跑160多公里,一个月一天不休的话,能赚2200。“我们一天赚不到70元钱,吃你说的麦当劳,我半天就白干了。”杨可说。

  杨可十年里带了6个徒弟,4个改行开出租车了,1个去开通勤车了。 “和你说实话,我提出辞职不是一次了,但队长不放,老是忽悠我们能换新车,能涨工资。”杨可说,能留下来的人多数是看莫队的面子,再有的就是觉得这儿能交保险,还算是国企。“我现在也徘徊在去和留之间,毕竟我也得生活,再这样下去,我也挺不住了。”

  “忽悠”+“平事”=队长

  在杨可的嘴里,莫队就是个“大忽悠”,因为莫玉金说*资”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就在杨可奔波在路上时,莫玉金也没闲着。

  “你再想想,再给我挺到下个月底,我指定放你走……”莫玉金在电话里说着小话,打电话的人是3个月里第15个提出辞职的司机,他们的理由清一色是收入低、工作强度大。

  莫玉金一手打着电话,一手摸着车队的调度牌,将那些请假、离职司机的名字不断地拿下来。“说是不让走,但人家有好地方,我们拦着,不是作孽吗?”莫玉金说,他和司机们说的*资”和“换新车”何时能兑现,他其实也不知道。

  此时的杨可已经准时从北站发出第一班车。“乘客说我们最多的话就是,‘你们属乌龟的?我都等半小时了’。”杨可说,现在堵车严重,乘客们常投诉他们车隔长,可谁能理解他们的苦衷。

  “莫队就是平事的。”杨可告诉记者,只要有投诉,莫玉金的第一反应就是赔礼道歉,因为他们是窗口单位。

  车走到小西路时,乘客已经满了,因为报站器坏了,杨可大声叫着,让乘客往里走。“有时这也会招来不满,去年我还因为这个挨了打。”杨可说。

  站台上送饭的都是爹娘

  记者提出,中午想去224路的食堂看看,“我们没有食堂,都是在路上买,或者自己带,然后抓住车隔时间就吃。”杨可说,他们每天要跑四五趟车,现在司机太少,赶上堵车,这边还没进站,那边调度催着发车的电话就来了,所以即使有食堂也没时间吃饭。

  有时司机们会在进站的时候下车买盒饭,但这是冒着被投诉的危险。于是,公交站台上就出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到中午,站台上就会出现捧着饭盒盼车的老人,他们多是公交车司机的爹娘,为的是让儿子吃口热乎饭。

  杨可的父母老了,所以他自己带饭。他的驾驶台旁放着个塑料饭盒,记者想看看,杨可有些不好意思。“我带的饭不好,昨天我媳妇包的韭菜盒子,早上我带出来的。”

  说这话时,周围的乘客们都静了下来。

  “投错胎”只是句气话

  第一趟车下来时,已经是早上8点,杨可拿着没吃完的半袋包子走进休息室。说是休息室,其实比雨搭强不了多少,还有燕子在这里筑巢。坐在长椅上的杨可干噎着包子,不知道,这一幕他的父母和妻子看到后,会是何感受。

  “我是1977年的转业兵,当时进公交系统真是自豪。”莫玉金说,上个世纪80年代,公交车司机实实在在地风光过。可现如今,干了30多年的莫玉金只拿着1600多元的工资。

  “说句泄气的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们就是投错胎了。”莫玉金现在就盼着退休,因为退休金也比现在的工资高。

  有人告诉记者,莫玉金虽然嘴上这样说,但对公交仍是有感情的。他全家三口人全是公交职工,妻子是老票务员,现在因糖尿病失明了,儿子是118路司机,30多岁了,因为买不起房子还没结婚。

  吃完包子,杨可再次上路,此时早高峰真正来了。望着杨可远去的车,莫玉金说:“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每天如此、每年如此,我们那代人快退休了,不知道这代年轻人还会走多远……”

  截至晚7时,杨可的行车记录显示为:162.5公里、14个小时零5分钟、1036人次。

  采访手记

  记者离开车队时,一辆118路公交车进站,一位男司机看着最后一位乘客走下车后,急匆匆地跑向卫生间……

  返程的路上,在一辆263路公交车里,一位20多岁的女司机接过站台上母亲递过来的饭盒,那个包饭盒的红手帕是那样刺眼,直到这辆车消失在车流中,老人依旧在站台上张望……

  相关数字

  今年3月,市总工会、市交通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市14个公交企业的行政人员和职工进行了调查,公布了《关于公交行业职工工资福利情况的调查报告》,掌握了沈阳公交行业职工工资收入、福利待遇情况。

  ·工资收入过低。据调查统计,目前公交行业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948元,其中,驾驶员2327元。其人均工资仅是沈阳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492元)、社会平均工资(3212元)的55.8%和60.6%,差距过大,在全市企业中极为罕见。据问卷调查,有68.4%的职工认为工资太低,难以接受。

  ·超时劳动严重。驾驶员每天工作一般都是10个小时以上,工作13-14小时是常态;双休日、节假日不能休息的情况,也是常态。最关键的是,工资与工作时间没有关系,特别是驾驶员,完不成日劳动定额,就是工作再长时间也挣不到多少钱,即使是交通堵塞、车辆故障等客观因素造成的工作时间延长,也同样没有工资。

 

 


 
 

 

 

顶一下
(55)
88.7%
踩一下
(7)
11.3%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介绍 | 服务条款 | 网站共建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03-2024 沈阳公交网 All Right Reserved.
沈阳公交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13009597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