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时代商报》报道,从4月1日起,在去年夏季运营延时60条公交线路的基础上,沈阳今年夏季又增加20条延时公交线路。这次新增的线路,大部分为终点站在三台子、蒲河、工贸学校、白塔堡等较偏远地区的线路。
沈阳现有公交线路198条,其中延时公交达到80条。据称,这些延时公交末班车收车时间基本在21时以后。再加上刚刚延时至22时的地铁1、2号线,沈阳交通部门已为全市人民的晚间出行,初步搭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骨架。
众所周知,延时公交对推动沈阳“夜经济”的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到21时左右的中街、太原街、北行等商业街,每个公交站都挤满了携带大包小裹要回家的市民。一辆公交车驶来,人们疯狂地往上挤,甚至都顾不上刚刚买来的衣物是否被挤坏。想坐末班车,挤上去才是硬道理,其他皆是“浮云”。
有人不想遭这份苦罪,就提前10分钟或15分钟到车站,希望挤上去的不是令人窒息的末班车,而是倒数第二辆或第三辆车。有这想法的人,往往最终还得去挤疯狂的末班车。因为,很多由20时延至21时的公交车,延长的这一个小时,车隔被拉长到30分钟。
不经常坐这条线路的乘客,以为等上几分钟就能等来公交车,而实际上,望眼欲穿几十分钟才能等到回家的车。笔者知道,部分沈阳公交线路存在“司机荒”,除了个别效益好的线路外,很多线路的司机根本不够用。本来就超负荷工作的司机,如果再延时的话,一是工作强度更大,二是车队安排不开司机。此外,延时后的线路收入不一定得到保证,这导致大量线路延时的一小时,车隔与白天相差甚远。
白天平峰时,可能6-8分钟一辆,延时后的车隔一般在20分钟以上,所以说,沈阳的公交延时,大有“半拉子”延时之嫌。反观地铁,10分钟的车隔,基本满足了人们正常的出行需求,更不必望眼欲穿地等候那辆回家的公交车。
自从地铁于5月1日延时后,许多家离地铁站有段距离,平时要坐两三站公交才能倒上地铁的市民,21时以后就坐不上公交车了,只能选择徒步或打车回家。公交与地铁同步的呼声最近特别强烈,有关部门也通过媒体表示,会考虑与地铁在时间上的接驳,适时作出调整。
公交延时,自然要考虑很多因素。当前,很快让已延时的80条公交线路收车时间全部与地铁同步,这也是不太现实的。笔者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像前几年开通的“午夜公交”初期那样,在公交站点上公布最后一小时的车隔,或者直接贴上大约的到站时间。
毕竟,20时以后的沈阳,道路状况远远好于白天,公交车正点运行的难度不大。何况,公布到站时间有何难?如果这样,市民就可从容地等车回家。至于接驳地铁的公交车线路,不妨在晚上开通地铁支线,尤其在小区比较集中的地铁沿线,如三台子地区、黎明地区等。
有了晚间地铁支线,公交车不用跑多远,附近居民回家更方便,线路又能增加一定收入,交通部门何乐而不为呢?归根到底,笔者希望公交延时别成“半拉子”延时,应更加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