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本报连续刊发《坐229路公交车为啥这么难?》等多篇报道,披露长春市公交运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当前公交线路中存在的“承包坚冰”,成为诸多矛盾的根源。时隔不久,长春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管锋的相关报告中,释放出长春公交即将改革的信号。这意味着长春公交经历17年的市场化尝试后,重回以政府投入为主、纳入公共财政体系的公益化发展模式。
新闻背景
城市道路维修、交通调流设置单行线、日益增长的私家车导致城市拥堵,这些都会影响到公交车运行……作为公交车主,有的因线路赔钱被迫停运,而此类事件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这是公交的体制问题,也是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逐步收回合作线路,实现公交回归公益事业。”昨日,长春公交集团董事长崔树森在谈到公交未来发展时表示。
■合作经营
招商引资壮大了公交事业
崔树森介绍,长春的公交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民出行难、乘车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时候车辆少,车隔时间长,很多人都挂在车门上不下车。”崔树森说,当时政府对公交投入的财力有限,而城市公交又急需资金来解决,因此决定招商引资,将社会的资金拿过来投放到公交事业中,这才出现了个体小公共。
“对外合作引进资金高达4个多亿,而这也基本解决了市民乘车难问题,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崔树森说,目前长春公交集团共有137条线路,其中有半数公交线路是与个人或企业合作的,当时车辆由投资方购买,进入线路后,把司乘人员安排在车上服务,之后再分配到分公司、子公司进行营运。在这种体制下,基本满足了市民的出行需要,而公交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
■弊端显露
公交车赔钱运营导致整个行业不稳定
“而公交线路合作后,各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崔树森表示,合作线路的经营者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实际上,公交车1元票价是国家制定的,而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公交工人工资、汽车配件价格等,这1元钱的票价不能实现其目的。
“以前司机每月工资500元,可如今每月3000元却招不到人。”崔树森说,按照目前公交固定乘客的数量计算,每人乘坐公交车的成本是2元,也就是说,公交车上每乘坐一名乘客,公交车将赔1元。这还没包括使用公交IC卡、学生卡、老年卡、现役军人等特殊人群。很多合作经营的承包商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纷纷向下承包,但由于收入相比支出低,便出现了车主争抢客源、线路纠纷,甚至停运等事件,导致整个行业不稳定。
■回归计划
5路、25路、61路、222路、240路和242路已收回
“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收回公交集团的合作线路。”崔树森说,截止到目前,长春公交集团对5路、25路、61路、222路、240路和242路的线路经营权已经收回,而60路、225路、228路和229路等线路正在磋谈。
据悉,按照公交集团真正的计划表,这个回收时间,或许用不上3年。
主要收回经营困难的线路 前提是对方自愿
“我们收回的主要是经营困难的线路,而前提是对方自愿。”崔树森表示,长春公交集团是国有大型股份企业,但作为公益事业,企业年年都在亏损。目前社会线路有100多条,有一些线路经营困难或实在维持不下去的,公交集团将实施合并、收购等方式,逐步实现公交线路回归。当然个别民营企业也有经营很好的状况。长春市未来的公交将有绝大多数线路回归到公交集团。
目前由集团出资 收回更多线路需政府支持
崔树森说,目前已经收回的这几条线路全由公交集团出资完成收回的。而要实现更多线路的收回,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公共交通事业属公益事业,只靠票价来维持是很难生存下去的,因此这必须有政府的支持。
■他山之石
沈阳、无锡等城市已开展收回线路措施
“目前沈阳市的公交线路已经收回,而上海也只有四五家公司在经营。”崔树森介绍,而无锡市多年前把城市公交卖给了香港一家公司,后来由于该公司完全追求利润,导致服务跟不上去,后来公司赔钱,最后还是由政府重新收购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