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专访沈阳市交通局局长于沈光(右)。见习记者 于岛 摄
如何让出行更便利?这是所有沈阳市民都期待解决的问题。让乘客坐上更方便舒适的公交车;让乘客享受更优质的出租车服务;通过设立公共自行车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沈阳市交通局局长于沈光接受本报专访,描绘了一个更加通达顺畅的交通出行蓝图。
从家门到公交车站咋出行
记者:乘客最关心的就是怎么能让出行更方便,达到性更强。交通局在这方面是否有考虑?
于沈光:从交通出行的发展规律上来看,乘客从最早乘坐公共交通,发展到购买私家车,到最后还是会回归到公共交通。因为道路资源越来越少,路越来越堵,只有公共交通才有优势。
除了增加车辆、完善线路布局外,我们还要思考公共交通如何能提高到达性。现在我们要想如何解决乘客出家门到公交车站这部分距离的问题。
一些城市在推行低碳一公里的概念,通过公共自行车与公交车衔接。
记者:这种公共自行车是什么概念?
于沈光:乘客在下了公交车之后,可以在车站租用自行车,直接骑回家,放在小区附近的停车场。要去坐公交车的时候,也可以从小区的停车场租用自行车。
在上海、杭州等城市,这种公共自行车的利用率很高,弥补了公交到达性弱的问题。
记者:沈阳有计划推行这种公共自行车吗?
于沈光:这将是个趋势,我们要等地铁通车后,观察一下新的客流情况,再做调研。估计今年暂时不会推行。
出租车投诉时间争取缩短一半
记者:通过限时交接班、时距并计等措施,沈阳出租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打车的乘客有所减少,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于沈光:出租车的定位是对公共交通的补充,与公交车、地铁等相比属于高档消费。出租车的优势在于更方便快捷,舒适,可达性更强。相对应的,还有高质量的服务。
现在全国各个城市都有出租车供需问题,大多是采取包括价格杠杆在内的方式,引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出租车占用道路资源多,所以各个城市在出租发展上都是控制的。
记者:交通局下了很大功夫治理出租车,想要达到怎样的目标?
于沈光:我们不能让乘客多花钱打车了,却还忍受跟价格不相符的低标准服务。我的目标是让市民打车要上哪儿就去哪儿,打车不惹气。我们正在改善投诉受理平台,争取让市民的相关投诉受理时间缩短一半。
公交与地铁无缝衔接
记者:公共交通将承担越来越重的载客任务,沈阳的公交车会有什么变化?
于沈光:沈阳的公交专用线经常被占用。我们已经跟交警研究,在公交车头安装摄像头,记录下违章占用公交专用道的车辆,以此为证据进行处罚,真正让公交车快起来。沈阳还将增加1000辆公交车,完善线网布局。
记者:沈阳的地铁将在“十一”试运行,在公交与地铁的衔接上有何规划?
于沈光:交通局正在全力推进地铁与公交站的无缝衔接,让市民可以在地铁和公交之间方便换乘。现在的问题是地铁口大多在十字路口,而公交车都距离十字路口有一定距离,对于一些客流量大的车站,我们还是要尽量拉近地铁站与公交站的距离。
相关新闻
公共自行车咋租
公共自行车就是在某个区域内,隔一定距离规划出一些停放自行车的点如地铁出口,社区大门口,一个租赁点放置一定数量的自行车。每辆自行车都单独有一个可以锁自行车的装置和读卡租车、还车的读卡器(固定在地上的,不能移动)。每次租车把卡放到上面读一下,锁就开了,自行车就可以骑走了;骑到任何一个其它租赁点都可以还车,因为系统是连网的。还车时把车放到锁的位置,把卡靠近读卡器读一下,车就锁了,还车成功。
上海、杭州、广州等地都先后推行了公共自行车。杭州的公共自行车可以在任何一个服务点租公共自行车,可到任何一个服务点归还。计费标准为:一小时内免费,一至两小时收费1元,两至三小时收费2元,三小时以上按每小时3元计费。
首席记者 范欣